大约公元前3000年前,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,制定出世界上第一部阳历,它规定一年12个月,每个月有30天,年末另加5天,这样一年就有365天。
一个太阳年实际上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,并不是一天的整数倍,而多出来的5小时48分46秒就成了各种历法要解决的难点,古埃及阳历并没有考虑多出来的近6个小时,会导致120年差1个月,1460年差整整一年。
如果现在要解决历法这样的问题,肯定是某个国际组织召集世界上的相关科学家,大家一起研究一个解决方案,如果不能达成一致,可以给几个备选方案投票,得票多着获胜,但当时并没有这样的机制,只有靠权力解决。
罗马人征服埃及后,他们发现埃及的历法非常先进,于是在公元前46年,凯撒大帝在古罗马帝国推行改进过的历法,被称为儒略历,它与我们现在使用的阳历非常接近。
儒略历以回归年为一年,一年12个月分为大小月,因为凯撒出生在7月,他就将单月定为大月31天,双月为小月30天。因为平年为365天,所以从2月减去一天。凯撒的继任者奥古斯都为了显示他的权威,把以他的称号命名的八月改为大月,同时将10月和12月改为大月,这样改后一年的总天数就会不够,就又从2月减了一天。奥古斯都的这个改动,给我们的小学生开始学习大小月时,增加了不少难度,因为他破坏了大小月的规律,小学生们往往以为八月应该是小月。
儒略历规定4年为一个闰年,为366天,这样可以解决每年多出的近6个小时问题,但回归年多出来是5小时48分46秒,不是6小时,相当于平均每年都忽略了约11分钟,会导致100多年后差一天,实际上,欧洲使用了1000多年儒略历后,日期差了10天。
1545年,教皇格里高利八世召集会议,制定了新的历法,被称为格里高利历。 这个历法规定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不是闰年,所以四个世纪年中有三个就被舍弃了,新的历法仅比太阳年长25秒,三千多年才会差一天。格里高利历后来逐渐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使用和接受,一直到今天,我们依然使用的是格里高利历(Gregorian calendar)。
Comments